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正文

    通渭:梯田铺就小康路

    2019-01-10 23:44:53    浏览:0    点赞:0

    穿行于定西市通渭县山乡原野的一座座山梁间,极目远眺,层层梯田如“玉带”,山间四通八达的农路似“银链”。小山如螺,大山似塔;层层叠叠,高低错落:春如层层银带,夏似道道绿波,秋成座座金塔,冬若环环白玉。

    通渭,这个最具黄土高原代表性的农业大县,曾是坡耕地占地面积比重大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。严重的水土流失、薄弱的农业基础,导致生态环境恶化,造成贫困落后。“十沟九坡头,耕地滚了牛”“种一坡、收一车、打一斗、煮一锅”“上山一根尖担,两头两根草绳,早上去割麦,晚上不空回”“下寨沟,天爷上,天上挂不住佛爷”等都是上世纪通渭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广种薄收的真实写照。

    说起以前家里的坡耕地,该县马营镇华川村村民魏德海感慨万分:“那时候,我们完全是靠天吃饭,如果秋冬墒情不好,一到初春,猛烈的西北风不仅将土地表层的肥土全部刮跑,还将仅有的一点土壤水分一并带走,春季无法下种,秋收自然无望;更为糟糕的是,在夏秋两季,一下大雨,三面山上的泥水便铺天盖地奔涌下来,耕地又被山洪无情冲刷,路断田毁是常有的事。”

    “当时我们最大的愿望,就是把地修平,把路修通。”魏德海说。

    群众所愿的,就是政府要干的。面对县情实际,通渭县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作作为支撑“三农”工作的基本功。从2006年开始,当地党委政府果敢提出“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、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”战略,再次掀起梯田建设高潮。经过十多年的整山系、整流域推进梯田建设,全县梯田面积累计达到110多万亩。“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”得到综合治理,跑水、跑土、跑肥的“三跑田”变成了保水、保土、保肥的“三保田”,探索出了一条“修梯田、调结构、兴产业、促增收、奔小康”的新路子。

    2006年,魏德海家依靠国家项目补助,把自家的25.6亩坡耕地都整修成了大块大块的梯田,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,农业收入也稳步增加起来。“原来,家里的20多亩坡耕地除了个别能用架子车拉着送粪、拉回庄稼外,大多只能用担子担着来回跑;现在,走每一块地的路都修好了,田间运送东西有农用车,旋耕机、覆膜机、播种机、收割机都派上了用场,真正实现了从肩挑背扛到机械化耕作,节省出很多时间,还能抽空在附近打工挣钱。”魏德海颇有感触地说。

    兴修梯田,不仅改变了山乡的面貌,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的生产方式。在通渭,如今像魏德海一样用上农业机械的农户几乎实现了百分之百,大家都从以前“两个劳力一头牛,一年四季忙不休”的土地劳作中解脱了出来。

    “是梯田建设让全村坡耕地全部变成了平展展的梯田,是梯田建设圆了村民种地靠机械的梦,是梯田建设助力农户靠经营多项产业过上了好日子。”提起梯田建设,马营镇华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元珍有说不完的话。

    如今,地平了,路畅了,农民增收的路子更宽了。全县农村不再是单一的耕种粮食作物,而是新型特色产业遍地开花。山腰及山下的梯田里,瓜菜棚室整齐排列,果树挺立其间,山上的梯田里,郁郁葱葱的生态苗木林绵延连片,梯田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希望。

    据了解,通渭县把整修梯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,在梯田上做足玉米、马铃薯、中药材、林果、小杂粮等特色产业文章,趟出了一条“修梯田—调结构—搞养殖—肥还田—再种植”的现代旱作循环农业发展路子。2018年全县种植全膜玉米69万亩、马铃薯38.4万亩、小杂粮14.6万亩、蔬菜5.4万亩。建成果品、花椒种植基地分别达12.6万亩、11万亩。种植中药材8.3万亩,其中金银花3万亩。粮食总产量达到43.8万吨,实现“九连增”。先后于2011年、2013年被评为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”,2012年被评为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。

    依托层层梯田,通渭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,如今焕发出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,让昔日干涩的黄土坡,催生出山区农民发展多元产业奔小康的新路子,“建设梯田,改善环境,壮大产业,富裕百姓”的好梦已经成为现实。

    扩散出去

    让更多朋友看到!

    mmexport1534046687024.jpg

    村通网站长推荐:

    点击下面蓝字@进入

    村网通面向全国招募地区运营负责人 及村站长      

    点击进入→网上开店

    村网通会员注册与站长申请网站建站指南

    村站长怎么挣钱?  

    联系小编(电话:15682975217微信QQ同步)

    0
    !我要举报